聚上合之力 绘能源未来
2025-09-09

  在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领导人通过了加强安全、经济、人文合作和组织建设等24份成果文件。上合组织成立24年来,“朋友圈”越来越大,“含金量”越来越高。上合组织始终弘扬“上海精神”,走出了一条新型区域合作之路,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更是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本报记者就本次峰会涉及的能源领域关键词、峰会成果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能源合作会带来哪些利好等问题采访了3位专家,敬请关注。

  

  采访嘉宾:

  张秀玲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海外投资环境研究所所长

  罗佐县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能源战略研究专家

  庞昌伟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

  

  本报记者 刘亮

  

  中国—上合组织能源合作广度与深度持续拓展

  

  张秀玲: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可谓成果丰硕。中方成立中国—上合组织能源、绿色产业、数字经济三大合作平台,以及科技创新、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三大合作中心。9月2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平台在北京揭牌成立,是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更实措施推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能源合作再上新台阶,是促进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家交流合作作出行业贡献的切实举措。

  2025年是上合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产业创新成为驱动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地缘相近、优势互补,能源合作从传统能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到清洁能源联合开发,广度与深度持续拓展。

  一是元首牵引为上合组织能源合作定向领航。上合组织每年定期举行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共同聚焦能源领域的深层议题,以开放姿态积极沟通交流、深度对接能源需求,围绕能源供应稳定性、能源技术革新、绿色低碳转型等重大议题展开战略性对话。各国元首基于平等互信原则,共同研判全球能源供需趋势,协调立场以应对国际能源价格的剧烈波动、非传统安全威胁等挑战,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比如,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于2022年发表了“关于维护国际能源安全的声明”,2025年发表了“关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声明”,为变乱交织的全球能源体系注入稳定剂。

  二是政策对接为上合组织能源合作建章立制。近年来,上合组织通过了《上合组织成员国可再生能源领域合作纲要》《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至2030年能源合作发展战略》《〈上合组织成员国2030年前能源合作发展战略〉实施路线图》等文件,此次峰会再次提出,将研究制定并通过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全面合作的综合计划,进一步明确能源发展路线图,将可再生能源开发、传统能源清洁化利用、跨境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纳入统一框架,擘画了合作蓝图。每年召开政府首脑理事会、能源部长会议等机制为各国政策协调提供了平台,重点讨论组织内经贸、能源合作等议题。这些机制的存在,不仅促进了上合组织国家间能源政策的有效对接,更有力推动了区域能源合作项目落地实施,为实现组织内能源领域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上合组织国家持续推进双边政策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蒙古国“草原之路”倡议等为上合组织能源务实合作铺就政策相通之路。

  三是平台共享为上合组织能源合作搭台架桥。通过举办各类能源论坛、研讨会等活动,促进企业间的信息共享、技术交流与投资合作。上合组织国家科研机构与企业通过联合研发项目,共同攻克能源领域关键技术难题,成立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推动先进能源技术在成员国间的共享应用,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围绕能源交易、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服务三大主线,上合示范区与山东省港口集团积极打造国际性能源交易平台。此次峰会上,中方成立中国—上合组织能源、绿色产业、数字经济三大合作平台,进一步完善能源合作支持体系。

  四是产业共筑为上合组织能源合作积能聚力。上合组织成员多方协作,产业深度融合。通过多方合作模式构建了兼具经济性与可持续性的区域化工产业新生态。整合“大上合”优势资源,共同塑造更具韧性的区域能源产业体系。在此次峰会上,中方提出未来5年同上海合作组织其他国家一道实施新增“千万千瓦光伏”和“千万千瓦风电”项目,将成为加速上合组织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强心剂”。

  五是金融赋能为上合组织能源合作“汇金”“通脉”。在“汇金”方面,通过借助多边金融机构平台,由多家商业银行组成银团,推动能源项目跨国落地。在“通脉”方面,深化金融机构协调,打通资金结算通道,实现跨境、跨机构资金流转的高效化、低成本化与标准化。哈萨克斯坦、沙特、卡塔尔等国均设立了人民币清算行;中国、阿联酋、沙特等加入了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上合国际资本港货币交易联盟、上合跨境人民币服务中心等探索建立本币跨境结算和汇兑机制。本次峰会决定加快成立上合组织开发银行,将为能源合作提供更加完善的金融支撑。

  六是责任共担为上合组织能源合作趋利避险。跨境能源基础设施项目秉持命运与共理念,以安全共同体模式共保能源安全。能源投资项目秉持共同投资、收益共享理念,以利益共同体模式共促能源发展。

  七是心心相通为上合组织能源合作共情筑路。中国企业在海外开展能源合作的同时,将社会责任融入本地化发展脉络,精准对接基层民生需求,以扎实的公益实践勾勒出跨越国界的温暖图景。此次峰会上,中方计划在有需要的成员国实施100个“小而美”民生项目,未来5年在成员国建设10所“鲁班工坊”,将持续推动“民心相通”。

  

  开拓具有上合特色的区域能源合作新模式

  

  罗佐县:本次峰会的能源关键词依然聚焦能源安全、能源合作和绿色低碳,三者是相辅相成的。

  近年来,全球经历了新冠疫情的冲击,部分地区饱受能源供应危机之困,经济增长动能始终不足。今年以来,美国出台的关税政策进一步遏制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对世界经济而言可谓雪上加霜。

  能源行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上合组织中包含油气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在能源领域的高效合作将有助于带动全球油气产业链的稳定运行,为经济增长赋能,在全球能源革命以及全球经济发展中将发挥积极作用。

  上合组织与“全球南方”国家有着天然的联系,其成员绝大多数属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参与全球治理和保持稳定的区域经济环境诉求强烈。每一次上合组织峰会都在为全球合作特别是能源领域的合作确立合作重点,是区域能源合作的重要平台。未来,随着上合组织成员国在能源领域合作文件的签署和实施,上合组织峰会上达成的一系列理念共识将转化成实际行动,并进一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当前经济形势下各国迫切需要“抱团取暖”,上合组织为其成员的合作提供了一个现实平台。

  “上海精神”强调平等、互惠发展,上合组织成员国对这一精神的认同就好似树立了共同遵守的规则。有了这个规则,合作的壁垒将被移除,生产资源、要素在成员国之间的流动将会顺畅起来,继而提升合作效率。借助上合组织这个平台,各成员国的比较优势可以得到有效发挥。

  上合组织峰会将为成员国的能源企业提供更多的机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与新能源资源富集,各国出于发展的需要,期待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有更多的作为。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能源需求稳定,同时在新能源产业方面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以能源合作为纽带,中国与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也可以顺势拓展。此举不仅有助于稳固上合组织成员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同时也能由点到面,促进各成员国在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合作。

  上合组织成立24年来,中国与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的能源合作关系稳固,实现了“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能源技术、能源产业链等领域的合作都在有序推进,合作日益全面系统。

  未来,中国与上合组织其他成员国在深化能源合作方面依然有很大的空间。目前,中国和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就是能源大买家与大卖家的合作,对全球能源治理具有显著影响。稳定的、富有效率的、成熟的商业模式将成为区域能源合作的标杆。这种标杆的建立同时会对全球能源领域产生辐射效应,本身就是能源治理的有效实践。将具有上合特色的、有“上海精神”支撑的区域能源合作新模式推广到全球,也有助于提升全球能源行业的效率。

  全球在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天然气的作用会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在近中期。在此形势下,各国在天然气领域的合作渠道将会进一步拓宽,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空间也将进一步拓展。能源发展将呈现出天然气与新能源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的特点。当前,中国的新能源产业“走出去”面临部分国家施加关税羁绊的挑战。借助上合组织之力,中国与中亚、东南亚和中东等国家可以开展合作,通过“上合大家庭”为全球能源转型发现新空间。

  上合组织以互信、互利为合作之基,以平等、协商为相处之道,以尊重多样文明促进和谐包容,以谋求共同发展实现共赢繁荣。在先进理念的支撑之下,上合组织的一系列工作都将成为促进区域能源合作、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途径。

  

  倡导“上海精神” 致力打造能源命运共同体

  

  庞昌伟:德不孤,必有邻。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弘扬“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推动构建团结互信、和平安宁、繁荣发展、睦邻友好、公平正义的上合组织共同家园;中方将成立中国—上海合作组织能源、绿色产业、数字经济三大合作平台,以及科技创新、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三大合作中心。成员国领导人签署并发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天津宣言》,批准《上合组织未来10年(2026-2035年)发展战略》。围绕能源领域,上合组织致力于实现区域能源一体化,打造区域能源安全共同体、中国—中亚能源命运共同体、上合组织框架内的能源命运共同体,科技与绿色合作成为未来能源领域发展的重要议题。

  本次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的召开将提升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能源合作的层级。首先是能源合作技术层面的提升。在能源转型方面,各国共同交流落实零碳或者“双碳”目标的情况,推动环境治理、生态保护方面的合作,增强各国能源供应系统的韧性,降低外部的风险,为全球能源治理提供可行的“上合方案”。其次是促进上合组织框架内区域能源合作深化。例如,研讨可再生能源开发、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和低碳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合作。这些内容都有助于维护国家间正常的能源贸易往来,扩大能源贸易的双边和多边合作。

  上合组织成员国很多位于“一带一路”沿线。我国能源企业积极参与区域能源合作,不仅有助于地区能源安全、推动能源转型,还有助于促进上合组织国家之间在能源经济领域的合作,通过能源合作带动贸易、投资、技术的本地化,在深化区域经济融合、促进区域共同繁荣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次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关于能源合作的成果还将通过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能源部长会及其他相关专项工作组来推动落实,还将依托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能源俱乐部等平台,来协调跨境能源政策和项目的优先层级安排。

  同时,区域能源合作也有助于提高上合组织国家能源企业合作的参与度,为企业间的合作提供制度保障和更多机遇。上合组织国家可以通过在核能、氢能、跨国电网等领域的合作,为各国能源企业协同发展提供更多机遇。

  能源企业在进行能源技术研发和合作的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挑战。这更加需要通过上合组织能源合作的平台,来对冲部分国家技术遏制的风险。上合组织国家还需要充分依托这个平台形成能源合作的统一市场,来降低部分国家非正当干预的影响。上合组织国家通过协同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提升在全球能源治理领域的话语权,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来整合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能源市场,推动早日建立人工智能驱动的区域能源管理中心。

  上合组织有助于维护全球南方国家的整体话语权。倡导“上海精神”来对抗冷战思维,发挥全球南方国家的影响力,推动建立公平正义的国际政治、经济、金融新秩序。

  我国和上合组织国家在绿证交易、提升能源消纳率、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领域还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我国在智慧油田、智慧电厂方面技术领先,可以和上合组织国家在优化能源管理效能方面开展更多合作,达到降低能源系统运营成本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