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构建中巴能源命运共同体
2024-11-24

  □ 陆如泉

  11月11日至12日,首届“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在巴西圣保罗举行。论坛由新华通讯社和巴西通讯公司联合主办,主题为“唱响‘全球南方’主旋律 开启发展振兴新征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巴西总统卢拉向论坛致贺信。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家媒体、智库、政府部门、企业等机构的约350名代表齐聚一堂,共话友谊、共商合作、共襄盛举。

  中巴树立“全球南方”务实合作的典范

  两国元首的战略指引是能源合作不断深化的核心驱动力。中国和巴西分别是东西半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人口总数和经济总量超过全球的1/5。巴西拥有拉美第一的经济规模和市场体量,中国始终对巴西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习近平主席多次将中巴关系形容为“发展中大国关系典范”。双方高层往来紧密,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多边平台紧密协调合作,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各领域的务实合作不断深入,战略协作程度不断提高,携手共建命运共同体。

  石油贸易是中巴能源合作稳定的关键基石。在历史上,巴西长期是石油进口大国,其石油进口依存度曾一度超过80%。自2013年起,在桑托斯盆地深水油田项目带动下,巴西一跃成为石油出口大国。2024年,巴西已成为全球第五大产油国,石油产量超过400万桶/日。到2030年,巴西石油产量有望超过500万桶/日,从而重塑全球能源格局。中巴经济高度互补,能源发展战略相互契合,中国能源需求正在助力巴西再造“巴西奇迹”。近年来,中国稳居巴西第一大石油出口市场之位,中国自巴西石油进口量占巴西石油出口总量的30%~70%。

  重大项目投资是中巴深化能源合作的强劲引擎。巴西拥有储量大、禀赋佳的深水油气资源,是全球石油行业的新兴领域和重要发展方向。自2013年以来,中国与巴西陆续开展了20多个大型油气合作项目,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等相继参与里贝拉、布兹奥斯、萨宾霍、拉帕、塞尔纳比等世界级油田项目,共同开展深海石油勘探开发、浮式生产储存提卸油海上平台(FPSO)等高技术领域油气合作。中国在特高压电网建设、运营和管理领域全球领先,完美契合幅员辽阔、地形多变的巴西实际需求。2014年以来,中国国家电网与巴西开展美丽山一期、二期和东北部3个特高压输电项目,中国特高压输电技术助力巴西建成“电力高速公路”。

  清洁能源合作助推中巴全产业链“绿色化”发展。巴西太阳能、风能资源禀赋卓越,中巴不断深化在绿色经济、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中国三峡集团在巴西承建了两座水电站,成为巴西第二大私营发电企业。中国广核集团在巴西投资建设了多个太阳能和风电项目。2023年,中国在巴西直接投资17.3亿美元,其中39%的投资(6.7亿美元)集中在风能、太阳能和水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32.8%的投资(5.68亿美元)集中于电动汽车领域,比亚迪、长城等中国企业在巴西投资建设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基地。

  能源金融一体化合作不断提升中巴务实合作“含金量”。“贷款换石油”实现中巴互利共赢。2009年,中国石化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签署“贷款换石油”协议,中国向巴西提供100亿美元贷款。2016年,国家开发银行同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再次签署50亿美元的石油融资和贸易合作协议。

  本币合作保障结算畅通,助推贸易投资便利化。2023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与巴西中央银行签署在巴西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合作备忘录。在能源等大宗商品贸易和融资带动下,人民币正成为巴西第五大外汇结算货币。

  能源合作充分尊重巴西本地化和环境保护要求。美丽山项目严格遵守环境、动植物保护等各项规定,进行了全面的环境调查及保护救助,带动开展多个历史遗产保护。项目积极拓展本地化合作需求,带动了巴西当地能源、电工装备、原材料等上下游产业,为当地创造约1.6万个就业岗位。美丽山项目全面开始社会支持保障项目,开展苦咸水淡化公益项目,彻底解决了3000余居民的安全饮水难题。为巴西500多家公立医院提供节能改造,为8000多名贫困青少年提供体育、音乐教育,获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优秀案例”、联合国“社会责任管理最佳实践奖”。

  务实合作带动“硬联通”“软联通”和“心联通”深度交融,打造能源命运共同体。以中国石油巴西里贝拉项目为例,2013年12月,巴西国家石油公司(40%)、壳牌(20%)、道达尔(20%)以及中国石油(10%)和中国海油(10%)共同赢得了里贝拉油田的勘探开发权。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石油与巴西石油公司的合作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

  能源合作推动技术交流和跨文化交流。中国石油全面深入参与巴西深海项目运营,建立深海数据库,在深海技术、深海项目运营和深海新项目开发方面取得三大突破,为中国海外深海油气合作树立了新的里程碑。自进入巴西深海市场以来,中国石油注重加强与深海领域知名油气公司的交流合作,创新构建深海项目非作业者深度管控的联合管理、联合决策、联合保障、联合监督和成果共享“五大机制”,中国石油已经成为巴西深海“朋友圈”中的重要成员。

  跨越山海 中巴共绘能源转型发展的未来

  共同维护能源安全。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油气进口国,巴西是全球重要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是影响全球能源格局的重要增量市场之一。随着巴西加入“OPEC+”合作框架并主办2025年金砖国家首脑峰会,中巴应强化双方油气进口和出口的协同性,更好地对接供应安全和市场安全,从能源安全的视角谋划和强化两国能源领域的战略合作。

  共同参与能源合作。“油气流”:巩固坚实可靠的油气贸易关系,持续扩大贸易规模,不断完善中巴海上贸易走廊,保障油气贸易畅通稳定运行。“资金流”:深化本币合作,推动绿色金融合作和清洁能源项目投资,打造更多中巴示范项目。“人才流”:深化中巴各领域交流互鉴,加大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为中巴能源合作提供高素质人才。“技术流”:鼓励两国能源创新生态系统进行互动,推动海上风电、氢能、碳捕集等领域的研发创新合作。“设备流”:发挥两国能源设备与市场互补优势,拓展深海油气开发、炼化新材料等领域合作。

  共同推动能源清洁转型。中巴经济发展阶段、资源禀赋不同,如何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转型既是共同的目标,也是面临的难题。中国提出能源安全新战略,推动能源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已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和具有竞争力的清洁能源产业链供应链。

  2024年8月,卢拉批准巴西国家能源转型政策(PNTE),提出绿色经济将是巴西工业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重生,将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障能源供应、消除能源不平等、能源转型等领域投资2万亿雷亚尔(合计4000亿美元)。

  中巴两国在能源战略领域有广泛共识,应共同努力在油气、可再生能源、能源转型和能效等领域进一步开展对话,深化公共政策信息交流。

  共同管控能源风险。外部环境:支持巴西在地区和国际能源事务中发挥更大影响和作用。价格风险:以长期贸易协议、能源金融一体化等方式确保油气贸易价格的合理和长期可持续。供需风险:协同维护重大油气项目的稳定运行,确保两国油气贸易供需稳定。支持基于多边规则的国际贸易,管控清洁能源领域的贸易摩擦和分歧。气候风险:支持巴西亚马孙地区贝伦市承办202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围绕气候变化、环境问题在“基础四国”、金砖国家等机制内继续开展双边对话并协调立场。

  共同描绘能源未来。提升能源合作“技术含量”。对接优势资源和先进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展更协同、更深入、更细致的合作,积极利用中国在新能源发展上的优势助推能源快速转型。

  提升能源合作“数智含量”。加大能源领域的科技和人才交流,以数字化、智能化合作拓展能源合作潜力,超前培育一批“智慧油田”“智慧炼厂”“智慧管道”等样板项目。

  提升能源合作“绿色含量”。拓展油气项目甲烷控排合作,深化CCUS合作,加大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试点新能源项目,长远布局建设“零碳油田”“零碳工厂”等标志性项目。

  提升能源合作“思想含量”。扩大能源智库之间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能源合作和政策对话,为深化两国在双边和金砖等多边框架下的能源合作建言献策。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